近年来,家校互通产品市场渐成红海,快速增长的同类产品导致同质化现象严重,微信等即时通讯类应用也在一定程度上对家校类产品形成冲击。未来,家校互通类产品市场将酝酿怎样的新变局?是否会有新的家校类产品应变革而生?

基于微信生态的家校互动小程序班小二于2018年9月上线,服务对象锁定为教师和家长,打卡、作业、报名、相册等多项功能均围绕班级微信群的需求设定。目前,这款年轻的产品还在探索合理的商务模式。在家校类产品红海市场中,“微信群+小程序”是否会成为校家互通产品的新思路?

家校类App已是红海,微信生态下的家校互通是否可为?

2010年前后,家校类App乘着移动互联网发展的大潮不断兴起,产品数量激增。经过野蛮发展和竞争,家校类App市场出现同质化现象。这些App的功能大多包括消息发送、报名、签到、课程表、家长评价分享、作业发布、成绩管理等。

除了同质化现象,家校类App在即时通讯方面也几乎很难与微信、QQ等应用抗衡。这一问题最直观的表现就是,眼下几乎每个班级都建立起微信群,很多即时通讯需求事实上依然要借助微信实现。而由于功能上的重叠、自身功能不完善、用户使用习惯等原因,家校类App的实际利用率往往较低。

“虽然有了家校沟通App,但很多班级微信群跟这些App是并存的。”班小二小程序创始人杨高岭认为,在老师、家长的日常使用中,家校类App始终无法完全替代微信群。

当然,如果从家校沟通需求的维度考量,微信群同样存在诸多功能性问题。杨高岭从产品生产者和家长的双重身份出发,列举了班级微信群使用过程中的实际问题——消息刷屏导致重要通知错漏,文件照片和视频无法长久保存,消息送达情况无法统计反馈,签到报名情况无法反馈,群中财务结算功能单一等等。

家校类App固有的使用体验弊端、微信生态的建立和深度渗透、产品免费化共同促成了近年来家校沟通类产品新的发展方向。“微信群确实有这样那样的弊端,但是小程序出现后,我们就能够对微信群的使用体验做出改造了。”杨高岭说。

微信群+小程序探索家校互通产品商务模式尚待探索

班级微信群的现存问题可以通过小程序予以解决,基于这样的判断,2018年7月,程序员出身并做了十多年家校产品的杨高岭,拉起一支11人的技术团队,启动了班小二小程序的开发,10月小程序上线并继续打磨。

班小二是一款免费的家校沟通小程序产品,主要面向幼儿园、小学的教师和家长用户群体。

针对微信群作为家校沟通工具存在的遗漏消息、资料保存等种种问题,班小二首先上线的功能主要包括班级通知、报名接龙、作业、打卡相册等,满足基于班级管理、家校互动的各类场景需求。

随后,杨高岭还计划陆续推出班费账本、成绩、群成员私聊等新功能。其中,班费账本的功能是帮助老师讲班费的支出、结余、报销等过程公示化、透明化;成绩功能也将坚持产品的“沟通”本质,只做公布、统计,而非题库等解决方案。

纵观班小二的当前功能和升级计划,芥末堆发现,班小二目前主要围绕班级层面与家长的沟通、管理工作,尚不涉及校园管理场景,产品最直接用户依然是教师、家长。

目前,班小二的用户达到6万,其中活跃用户占到30%。除广东、浙江等用户较集中的省份外,其他用户群体分散于全国各地。令杨高岭感到满意的是,班小二上线之后大多借助口碑传播、裂变机制传播,现有用户中的50%是通过线上获得。

杨高岭告诉芥末堆,在产品定位与功能逐渐稳定清晰之后,现在的班小二正在积极探索明确的商务模式。站在产品规模推广的路口,能否探索出大量获客的路径和持续的盈利模式成为班小二下一步发展的关键。

关于商务模式,杨高岭有着自己的看法,对于班小二而言,成为一款流量入口的产品或许并不是最理想的模式,他更倾向于向学校、教育机构等B端市场寻求生存发展的机会。

不过,即便在这条杨高岭看来“最舒服”的推广路径下,他依然有两点担忧。一是面对学校的推广壁垒,班小二的现有功能和服务以一线教师为主要对象,而实际上,校园管理层与小程序目标使用者往往是分离的,所以如何引导决策者的采购意愿对班小二而言仍是难题。另一方面,教育部门近期对学习类App的严格管制在地方层面的落地推行过程中,是否会导致对其他各类教育信息化产品的误伤,也成为班小二推广计划中的一点忧虑。

文章来源:芥末堆